如何量化教学,实现最优衔接。

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刚刚升入初中时无法适应,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中小学语文的衔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初中语文教学,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不仅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有效方式,而且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实现中小学语文无缝衔接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重视学生兴趣的衔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引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中。跟小学生相比,初中生对语文兴趣的延续性也存在分化。为此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重视中小学生兴趣的衔接。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时,便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童话和故事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皇帝的新装》的动画片,用多媒体软件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再回归到文本中。这样,学生以轻松地心态融入课堂,在“说故事-说人物-探主题-谈看法”学习活动中,培养了学习兴趣,强化了学习体验,把握了作品的主题,也感受到安徒生童话的风趣幽默。

二、重视教学知识的衔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实只要认真对照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两者在很多内容上比较相似,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初中的语文知识跟学生小阶段的比较熟悉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进一步充实新知识。对此,七年级语文教师自身必须熟悉小学教学,把握好中小学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时做到巧妙地衔接起来。

例如: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为例。课上,先让学生简单回忆小学《三味书屋》一文的内容,然后再带领学生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学生会发现:两篇文章都属于写景散文,《三味书屋》主要是描述了三味书屋中的物品摆放位置,通过鲁迅桌上刻着“早”字充分揭示了其热爱学习的品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主要写的是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写百草园主要抓住一个“乐”字来写,有乐景、乐闻、乐事,洋溢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情趣盎然。写三味书屋主要抓住一个“趣”字,写有趣的园子,有趣的规矩,有趣的W习内容,有趣的游戏,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欢乐的心理。如此不仅成功地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迁移对接,避免了讲解上的重复。使学生在先回顾,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既牢固地掌握知识,又全面提升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

三、重视语言积累的衔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识字、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感受,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必然对学生的语文积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语言积累的衔接。相比于小学语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学习明显增多,特别是文言文的学习难度系数明显增大,因此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时,文章对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等的细节描写细致入微,感人至深,遣词造句生动传神。如:“母亲就悄悄的躲出去,在看我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等语句,其中的“悄悄的躲”“偷偷地听”“扑过来”“抓住”“忍住哭声”等词语。传神的刻画了一个隐忍、宽容、理解、牵挂、关心儿子的母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词句的精妙,去仔细研读品味其中丰富的意蕴,体会母爱的博大、宽厚。然后引导他们将文中这样精美的词语、句子摘抄到积累本上。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赏析精彩的词、句的方法,还提升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勤于动手积累的良好习惯,而且还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语言积累的数量和质量,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重视阅读能力的衔接,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无论是小学阶段还是初中阶段,阅读教学均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不仅是对学生生字、词语、句子学习情况的检验,而且是对学生理解与感悟文本的一种升华,更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重视中小学阅读能力的衔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想象式”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一种阅读方法。比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首词,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边诵边吟,边吟边品,诗中的景物便会鲜活起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纷至沓来,映入眼帘,在学生的头脑中自然形成一幅凄美的晚秋图景。再吟再品,景物愈发活灵活现,头脑中所呈现的图像就会栩栩如生,顿时,荒凉孤寂之情油然而生,满眼萧瑟,瑟瑟秋风中,怎能不令人肝肠寸断!在这个品味的过程中,学生与作者达到了心灵相通,读出了***情。自己仿佛就是断肠之人,心中凄凄惨惨,神情恍恍惚惚。然后让学生把在品读诗歌时在头脑中经过创造想象自然形成的图画描述出来,这样一个从文字到图画再到文字的过程通过想象糅合到了一起。从而帮助学生读懂诗歌,掌握这种阅读文章的技巧。在阅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教给学生多样化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快乐体验,培养学生多元和创新思维,随着阅读面的增加,阅读经验的不断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自然就得到提升。

五、重视写作训练的衔接,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绝大部分小升初的学生都掌握了最基础的写作方法,待学生升入初中后,教师应该继续注重学生写作训练培养。初中阶段的写作依然是以记叙文为主,但不同年级段训练的侧重点不同。以初一为例,初一的学生作文的训练侧重点应该是描写能力和语言的提升。很多学生的描写都处于小学阶段,描写大多是概括性的,很平淡,不生动,更不传神,很难以打动读者。所以初一语文教师应该进行描写方法的指导,思维和想象能力的提升,技巧的训练,帮助学生把人物写的丰满,写得鲜活,写的立体,让人物站起来,把景物写具体,富有诗意。

例如:学习《秋天的怀念》一文,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细节描写,体会如何让描写更具体,更到位,更精彩。学生在体会领悟后,自己去发现归纳描写的规律方法:描写人物要用多种描写,要抓住特征,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符合情景,选用准确的动词,妙用修辞和修饰语。学习《天上的街市》一文,可以设计方法,让学生体会想象和联想的魅力,学习借鉴本文运用奇特的想象 让故事更生动的写作方法。这样实现中小学写作训练的衔接,使学生作文成序列性螺旋式上升,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重视语文教学评价的衔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评价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评价能够发挥引导、判断、鼓励学生的作用。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应该尤其重视对学生的鼓励性的评价,灵活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散步》这篇课文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先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事件。然后采用抢答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小学阶段鼓励学生主要是通过颁发小红花或者五角星,初中教师可以借鉴并改进,针对表现回答准确的学生可以在小组量化积分中加分,针对回答不够全面的学生要通过语言进行鼓励,并及时给予指导,以此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本身是一个持续、动态、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因为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存在很大差异,要想实现两者无缝衔接的并非易事,还需要初中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学生兴趣、教学知识、语言积累、阅读能力、写作训练等衔接来实现中小学语文无缝衔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