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的意思是什么

问题一:泽柳的意思是什么 文学意象 “杨柳”本意解析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含有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数不胜数、俯拾即是,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唐?白居易《忆江南》)、“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唐?杨巨源《和练秀 才柳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唐?刘禹锡《竹枝词》)、“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唐?王昌龄《闺怨》)、“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北宋?欧阳修《蝶恋花》)、“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北宋?秦观《江城子》)、“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元?薛昂夫《最高楼》)、“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等等。 许多人在读到这些诗词时,可能会以为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杨柳”是杨树和柳树两种树的并称,其实不然,这些诗句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而与现代植物学分类中所说的杨树没有任何关系。其证如下:清代张英等奉敕于康熙年间编撰而成的类书《渊鉴类函》中“杨柳”条目下诸多的古诗文例句中“杨柳”词义均被解为“柳”。而当代《汉语大词典》中所收录的以“杨柳”为词素的三音节词十余条,其中的“杨柳”的意思亦皆为“柳”,如“杨柳腰”就是“柳腰”的同义词。 那么,柳树为什么会被称为“杨柳”呢?对此,清代杜文澜在其编撰的《古谣谚》一书的卷九十引唐代传奇《开河记》一书中的记载云:“功既毕,上言于帝,决下口,注水入汴梁。帝自洛阳迁驾大渠,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到大梁,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于是吴越取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至于龙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时恐盛暑,翰林学士虞世基献计,请用垂柳栽于汴渠两堤上,一则树根四散,鞠护河堤,二乃牵舟之人护其阴,三则牵舟之羊食其叶。上大喜,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竞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方及百姓。时有谣言曰:‘天子先栽然后百姓栽。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柳姓杨,曰杨柳也。’”其后明人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二十四卷、清初褚人获在《隋唐演义》四十回中又分别演绎了以上传说,使得该说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 考诸典籍,隋炀帝于大业元年下令开通济渠和邗沟、命人在渠沟旁修筑御道(即后人所说的“隋堤”)、在堤上遍植柳树,这是史籍有载、确有其事的。对此,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其《隋堤柳》一诗中亦有句云:“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潇潇,三株两株汴河口。……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但隋炀帝赐“杨”姓于柳之说在《隋书?炀帝纪》和《北史?隋本纪》等史籍中均无记载,其真实性有待考证。 其实,“杨柳”一词早在成书于先秦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出现了,该书《小雅?采薇》篇中便有这样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此外,南朝人费昶在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一诗中也有这样的描写:“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杨柳明显地都是指柳树(确切地说是指垂柳),因为现代植物学意义上的杨树叶圆、树高、枝挺,是绝无“依依”、“袅袅”之态的。 其实,现代植物分类学意义上的杨类植物在我国古代被称作“白杨”、“青杨”、“天杨”、“杨”等,而我国古代诗文典籍中所说的“杨”是“柳”的一种――蒲柳。对此,我国古代最早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为秦汉时期的学者对春秋战国......>>

问题二:柳对杨的意思是什么 对对子,类似桃对李,柳对杨

问题三:“柳梦”是什么意思? 词语:杨柳梦拼音:yán liǔ mèn繁体:杨梦基本解释:1.即杨花梦。

问题四:古代喻柳的意思是什么 喻柳就是用柳树做比喻!

喻柳柳是美好的象征。柳叶初生,似睡眼刚展,故称“柳眼”。李商隐《二月二日诗》:“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女子秀眉细长为柳叶,喻为“柳眉”。王衍诗《甘州曲》:“柳眉桃脸上胜春”。女子身腰若柳条柔软,故称“柳腰”。韩屋诗:“柳腰莲脸本忘情。”晋代卫灌的书像柳叶,世称“柳叶篆”。柳絮散落为絮绵,又称“柳绵”。晏殊《寓意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苏东坡有“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词句。

问题五:分花佛柳是什么意思 问:请问何为‘无生法忍’,其意义若何,偈云花开见佛悟无生,此无生是否即无生法忍之无生,是则非到菩萨之境地,不能领悟其究竟。乞解!(仲忠英)

答:涅盘不生不灭,谓之无生,法指真如之理,及涅盘之体,忍是真智安住不动,偈云花开见佛句,即指此也。一生西方皆是阿跋致,居士尚不以菩萨见许生西之人乎?请详细研净土三经,疑自涣然。

问题六:风拂柳是啥意思? 风吹都柳枝,拟人的手法,像有人用手在拂动柳枝

问题七:柳烟是什么意思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问题八:《霸桥柳》歌曲含义。 它表达了什么? 注意《灞桥柳》这首歌曲,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它的曲调和旋律与一般的歌曲不同,凭印象认为它是一首古诗词改编的,后来问音乐教师“灞桥柳”是什么意思?她也摇头,看来写歌词与作歌曲是属于不同人做的事。 《灞桥柳》曲调是一种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唱腔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彩腔”,假嗓唱出,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荡、感情发展起伏跌宕之处。其中的拖腔必须归入“安”韵,一句听下来饱满酣畅,极富表现力,也是与其他的唱腔有明显区别的地方。秦腔的唱腔有欢音和苦音之分。顾名思义,欢音擅长表现欢快、喜悦的情绪;苦音适合抒发悲愤、凄凉的情感。这些都需要表演者对歌词意境的拿捏把握,以更好地表达情感的辅助唱法。《灞桥柳》唱腔应为苦音。 《灞桥柳》是陈小奇继《涛声依旧》后,又一首根据古诗词意象而创作的歌曲。听到它,马上联想到的是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今,在去往西安的必经之桥-灞桥,依然耸立在灞河之上,不知是否在灞陵桥原址建成的,也不知那儿是否有柳树掩映?),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古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用柳来表达感情呢? 柳树年年绿,柳絮轻轻飞,柳枝柔柔拂,柳叶翩翩舞,一份娇嫩得不容有丝毫的粗粝去抚摸和揉搓的感受,一份柔美得不容有任何的坚硬去触碰和撞击的爱恋。只有最解她情意的春风,悄悄送来温煦的爱,给她披一身醉人的绿,那是薄如蚕翼,亮如蛋清,娇如婴儿面的绿;只有最知她心思的春雨,轻轻在她耳边低语,给她洒一身的晶莹,让她焕发生命的活力,那是穿越风霜雨雪、滤尽岁月尘埃、无比清新又无比旺盛的活力。柳是报春的使者,杜甫有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是柳条。”它告知杨柳是春天气息的预报员,因而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杨柳,形成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情趣盎然的柳文化。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折柳寄情,望柳怀人,画柳思乡,成了表达离愁别绪最真切、最细致的方式。这里的情,有乡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有亲情,“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有友情,“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当然,吟咏最多的还是爱情,“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系春心情短柳绵长,隔花荫人远天涯近。”无论哪一种,都因了柳――这个最能牵动人优美而感伤情怀的媒介而显得特别真切,特别深挚,特别感人。那些遍长着杨柳,纷飞着杨花、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地方,比如家门前、小溪口、小桥边、津渡、河堤等等,便时常是人们折柳、持柳、泪眼相望、无语凝噎的所在,是人们书写与吟咏别离情怀的精神栖息地。而自汉兴,至唐盛,两岸柳色如烟、情思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