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文言文翻译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文言文翻译是: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出自文言文《苏轼治西湖》。讲述了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期间,对西湖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和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首先,苏轼请朝廷免除杭州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减轻了当地人民的负担。接着,他发动民众清理葑草,并亲自动手,与民众一起疏浚西湖。在整治过程中,苏轼还指导民众沿湖种植菱角等水生植物,既可以净化湖水,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苏轼还制定了严禁侵占西湖水域、保护西湖生态的规定,使得西湖水质得到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经过苏轼的整治,西湖重新焕发了生机,成为杭州一处美景,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前来观赏。

总之,苏轼治西湖是中国古代官员爱民、务实、敬业的典范,他的治理举措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拓展知识: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父为苏洵,弟为苏辙,父子三人并称“三苏”。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