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晏文言文古诗文网
1. 司马光(刘晏理财)文言文翻译
出自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六的《刘晏通敏精悍》 翻译: 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的地方,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
他把钱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衡标准,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获利,而民间也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 刘晏还认为:住户和人口增加,赋税征收的范围就会自然拓宽。
所以刘晏管理财务,总把关心百姓疾苦放在前面。各道分别设置了巡院的知院官,每过十天至一个月,必须记录所在州县的雨雪丰歉状况,上报转运使司。
知院官开始见到年景不能丰收的端倪。 就要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免除若干赋税,到某月需要救济资助若干物资,到了预定的时期,刘晏不等州县申请,便上奏实施,解决百姓的急难,从来不曾错过时机。
因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住户人口增多繁衍起来。在刘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43662晏任职的初期。
钱财赋税每年收入不过四百万缗,到他任职的后期,每年收入达到一千余万缗。刘晏专门采用盐产专卖办法来增加军需国用,认为官吏多了,百姓就会受到骚扰,所以他只在产盐地设置盐官,在产盐地以外的州县不再设置盐官。
在刘晏任职之前,把关东的谷物运送到长安,因为河水水流湍急凶险,大致一斛谷物能运到八斗,便算成功,会受到优厚的奖赏。刘晏认为长江、汴水、黄河、渭水的水流缓急各不相同,根据各处的不同特点,依据各地的便利条件,分别制造运送谷物的船只,训练负责漕运的士兵。
长江的船只运抵扬州,汴水的船只运抵河阴,黄河的船只运抵渭水流入黄河的河口处,渭水的船只运抵太仓,各地段之间都沿着水边设置粮仓,由上一段转送给下一段。从此,每年运送谷物有时能够达到一百多万斛,没有一斗一升在水中沉没。
刘晏在扬子这个地方造船。 每造一艘船,付给一千缗钱。
有人说,“造一艘船的费用实际还用不了一半,浪费的钱财太多了”。刘晏说:“不是这样。
办大事,当然不可吝惜小费用,办一切事情都要做长远的考虑。现在船场才开始设置,办事的人很多,应该首先让这些人的私人用度不受窘迫。
他们为官家制造的物品就会坚固牢靠了。如果立即同这些人不厌烦细细地计较一分一毫,怎么能够长久地实行下去呢” 原文: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
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 *** 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 自余州县,不复置官。
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
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
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
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刘晏提出,要增加财政收入,前提是发展生产,安定民生。《资治通鉴》称刘晏“理财常以养民为先”,这是一般官员做不到的。
理财常以养民为先,首先是心中有百姓。增加财政收入,要善于利用商品经济,熟悉市场行情。
在他看来,到处都有增加收入的门路,关键在于能否发现和利用。刘晏认为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足用,也就是收税要顺应民众的需要,不是一味搜刮人民。
盐是人们的急需之物,所以在盐利上征税,使盐利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项目。 人物简介: 刘晏(716年-780年),字士安。
唐代经济改革家、理财家。刘晏实施了改革榷盐法、改革漕运和改革常平法等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全唐文》、《全唐诗》录有刘晏的作品。
2. 翻译文言文:《刘晏理财》刘晏又召募善走的人,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山东东明县人,选择勤廉干练的读书人作知院官:“晏常以办众务,这样既救了灾。
刘晏勤于政事,平抑物价。 在唐肃宗时代,贱价出售。
当时唐朝的经济十分萧条,减少了损耗、汴口。他以精明能干,心里还在筹算账目供译文参考。
刘晏从中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全国经济和市场动态,然后加价卖给盐商,训练军士运粮,使江船不入汴水,将江淮的粮食运至长安。这样比过去用江南民工直运的方法提高了效率。
每旬,换取农民的土产杂物转卖丰收地区,原来每年只有六十万缗、门下平章事(宰相),诸巡院收集本道各州县雨雪多少,而是用 *** 的盐利雇用船夫,进行财政体制改革,分管财政。 刘晏在办理漕运的同时。
他在诸道置设巡院官,管理诸巡院。同时又多购谷物菽粟运往歉收地区。
他沿用过去裴耀卿的办法,使唐代财政逐步好转,室无婢、廉洁奉公作为用人的标准。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又调整了食盐专卖制度,饥则贱与”的办法,常常是夜以继日、批发两个环节来控制盐政。
江淮的粮食因此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安,防止了谷贱伤农,分布各部门及各州县把关、庄稼好坏的情况,改变了肃宗时第五琦规定的官运官卖的盐法。由于刘晏曾做过一个时期的地方官:刘晏(716—780)。
在官吏贪暴的封建社会、忠于职守,兼任转运使,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 后来、选拔了一大批理财专家,发展生产,一个理财大臣。
他饮食简素,刘晏任京兆尹,刘晏接办漕运。公元763年。
他首先整顿了盐监,字士安、河阴。 刘晏任人唯贤、盐场等盐务机构,着手改革盐政,还 *** 了生产。”
他选用了几百名各种专才和实干家,造成关中粮食困难,在于得人,刘晏推行“常平法”,每十船为一队。 *** 收取的盐利,降低了运费,几十年如一日,免除了民众的劳役,将全程分成四个运输段。
他用“丰则贵取,将各地物价迅速申报中央。他上朝时骑在马上,首先组织人力疏浚河道,死时只留下两车书籍和几斗米麦,到大历末年增至六百多万缗、河南尹,刘晏被提升为吏部尚书。
因此,对民众的疾苦比较了解和同情,每年运量达四十万石,两袖清风。规定盐官统一收购亭户(专门生产盐的民户)所产的盐,又不损国用。
其传记载说。公元762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设仓贮粮,军官负责押运,打造了二千艘坚固的漕船。
当时漕运废弛,并根据这些情报,为国家培养,汴船不入黄河,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 他上任后,他要竭心尽力完成这一使命。
为此又在扬州;退朝后在官署批阅文件,由他们贩运到各地销售、户部侍郎领度支转运使,调剂有无,河船不入渭水。国家只通过掌握统购。
漕运是通过水路交通、每月都申报转运使司,呕心沥血,刘晏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华州刺史,刘晏历任彭原太守,以备转运。他不再征发沿河壮丁服役,开源节流、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等职。
3. 司马光(刘晏理财)文言文翻译出自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六的《刘晏通敏精悍》
翻译:
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的地方,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他把钱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衡标准,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获利,而民间也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
刘晏还认为:住户和人口增加,赋税征收的范围就会自然拓宽。所以刘晏管理财务,总把关心百姓疾苦放在前面。各道分别设置了巡院的知院官,每过十天至一个月,必须记录所在州县的雨雪丰歉状况,上报转运使司。知院官开始见到年景不能丰收的端倪。
就要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免除若干赋税,到某月需要救济资助若干物资,到了预定的时期,刘晏不等州县申请,便上奏实施,解决百姓的急难,从来不曾错过时机。因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住户人口增多繁衍起来。在刘晏任职的初期。
钱财赋税每年收入不过四百万缗,到他任职的后期,每年收入达到一千余万缗。刘晏专门采用盐产专卖办法来增加军需国用,认为官吏多了,百姓就会受到骚扰,所以他只在产盐地设置盐官,在产盐地以外的州县不再设置盐官。
在刘晏任职之前,把关东的谷物运送到长安,因为河水水流湍急凶险,大致一斛谷物能运到八斗,便算成功,会受到优厚的奖赏。刘晏认为长江、汴水、黄河、渭水的水流缓急各不相同,根据各处的不同特点,依据各地的便利条件,分别制造运送谷物的船只,训练负责漕运的士兵。
长江的船只运抵扬州,汴水的船只运抵河阴,黄河的船只运抵渭水流入黄河的河口处,渭水的船只运抵太仓,各地段之间都沿着水边设置粮仓,由上一段转送给下一段。从此,每年运送谷物有时能够达到一百多万斛,没有一斗一升在水中沉没。刘晏在扬子这个地方造船。
每造一艘船,付给一千缗钱。有人说,“造一艘船的费用实际还用不了一半,浪费的钱财太多了”。刘晏说:“不是这样。办大事,当然不可吝惜小费用,办一切事情都要做长远的考虑。现在船场才开始设置,办事的人很多,应该首先让这些人的私人用度不受窘迫。
他们为官家制造的物品就会坚固牢靠了。如果立即同这些人不厌烦细细地计较一分一毫,怎么能够长久地实行下去呢”
原文: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 *** 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
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
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刘晏提出,要增加财政收入,前提是发展生产,安定民生。《资治通鉴》称刘晏“理财常以养民为先”,这是一般官员做不到的。
理财常以养民为先,首先是心中有百姓。增加财政收入,要善于利用商品经济,熟悉市场行情。在他看来,到处都有增加收入的门路,关键在于能否发现和利用。刘晏认为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足用,也就是收税要顺应民众的需要,不是一味搜刮人民。盐是人们的急需之物,所以在盐利上征税,使盐利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项目。
人物简介:
刘晏(716年-780年),字士安。唐代经济改革家、理财家。刘晏实施了改革榷盐法、改革漕运和改革常平法等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全唐文》、《全唐诗》录有刘晏的作品。
4. 求古文翻译:李yi为尚书左丞,有清德李廙为尚书左丞,有清德。其妹,刘晏妻也。晏方秉权,尝诣廙宅,延至室。宴见其门帘甚弊,乃令人潜度广狭,后以粗竹织成,不加缘饰,将以赠廙。三携至门,不敢发言而去。
译文:
李廙是尚书左丞相,人品很好很清廉。他的表妹是刘晏的妻子。当时刘晏掌握大权,刘晏曾经到过李廙的房间,看到李廙挂在门上的帘子很破旧了,就让手下悄悄的测量门的长宽,然后用没打磨过的竹子编成帘子,不加修饰,然后送给李廙。刘晏去李廙家三次,都没敢说这个事情然后就回去了。
因为李廙非常清廉,所以不敢告诉他的。
5. 安贫乐道原文|译文原文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译文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6. 刘晏理财全文翻译刘晏(716—780),字士安,山东东明县人。
在唐肃宗时代,刘晏历任彭原太守、华州刺史、河南尹、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等职。公元762年,刘晏任京兆尹、户部侍郎领度支转运使,分管财政。当时唐朝的经济十分萧条,刘晏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发展生产,开源节流,使唐代财政逐步好转。公元763年,刘晏被提升为吏部尚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任转运使。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刘晏接办漕运。漕运是通过水路交通,将江淮的粮食运至长安。当时漕运废弛,造成关中粮食困难。由于刘晏曾做过一个时期的地方官,对民众的疾苦比较了解和同情。因此,他要竭心尽力完成这一使命。
他上任后,首先组织人力疏浚河道,打造了二千艘坚固的漕船,训练军士运粮,每十船为一队,军官负责押运。他不再征发沿河壮丁服役,而是用 *** 的盐利雇用船夫。他沿用过去裴耀卿的办法,将全程分成四个运输段,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船不入渭水。为此又在扬州、汴口、河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设仓贮粮,以备转运。这样比过去用江南民工直运的方法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损耗,降低了运费,免除了民众的劳役。江淮的粮食因此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安,每年运量达四十万石。
刘晏在办理漕运的同时,着手改革盐政。他首先整顿了盐监、盐场等盐务机构,又调整了食盐专卖制度,改变了肃宗时第五琦规定的官运官卖的盐法。规定盐官统一收购亭户(专门生产盐的民户)所产的盐,然后加价卖给盐商,由他们贩运到各地销售。国家只通过掌握统购、批发两个环节来控制盐政。 *** 收取的盐利,原来每年只有六十万缗,到大历末年增至六百多万缗,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
后来,刘晏推行“常平法”,进行财政体制改革。他在诸道置设巡院官,选择勤廉干练的读书人作知院官,管理诸巡院,诸巡院收集本道各州县雨雪多少、庄稼好坏的情况。每旬、每月都申报转运使司;刘晏又召募善走的人,将各地物价迅速申报中央。刘晏从中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全国经济和市场动态,并根据这些情报,调剂有无,平抑物价。他用“丰则贵取,饥则贱与”的办法,防止了谷贱伤农。同时又多购谷物菽粟运往歉收地区,贱价出售,换取农民的土产杂物转卖丰收地区,这样既救了灾,又不损国用,还 *** 了生产。
刘晏任人唯贤。其传记载说:“晏常以办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他选用了几百名各种专才和实干家,分布各部门及各州县把关。他以精明能干、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作为用人的标准,为国家培养、选拔了一大批理财专家。
刘晏勤于政事,呕心沥血,几十年如一日。他上朝时骑在马上,心里还在筹算账目;退朝后在官署批阅文件,常常是夜以继日。他饮食简素,室无婢,死时只留下两车书籍和几斗米麦。在官吏贪暴的封建社会,一个理财大臣,两袖清风,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7. 孙融让梨古文翻译 古诗文网原文: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翻译:
孙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孔融七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你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已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8. 古文翻译现代汉语:玄宗御勤政楼,大张乐,罗列百妓玄宗亲自到了勤政楼,大奏音乐,排列了上百名歌舞姬。
当时教坊里有一个王大娘,擅长顶百尺竿,杆上安上一个木头做的假山,形似(传说中的仙山)瀛洲方丈。让小孩拿着红色符节在其中出入,而王大娘仍能歌舞不停。
当时刘晏凭神童的身份担任秘书正字,年龄才10岁。长相狰狞丑陋,但是聪明过人。
玄宗叫他到了楼上帘子内,贵妃把他抱放在膝上,给他抹上脂粉,还给他戴上女子的头巾。玄宗问刘晏说:“你做正字官,你纠正了几个字了?”刘晏说:“天下的字都正了,只有“朋”字还没正过。”
贵妃又让王大娘顶杆,刘晏应声作诗说:“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玄宗和贵妃以及各位妃子在欢笑中度过了一个多时辰,说笑声在外面都能听到,玄宗因此让把象牙笏板和黄色纹饰的锦袍赏赐给他。
9. (刘晏知价有术)的译文如下:
刘晏掌管南方的物流统计,几百里以外的物价高低,当天就能知道。有人记载了刘宴的一件事:我在三司(中央行政机关)时,曾经到东南地区办差,每年发运司(朝廷运输机构)到各县买米,不知道米价的高低,必须根据当地米价申报请示,然后在根据米的贵贱,贵的话就少买,贱的话就一次买够。收集到各郡县的米价,才能按照数量把文书下发的下级部门,文书刚到则米价已经涨了,所以常常买得很贵。刘晏的办法则是让产米多、交通方便的郡县,以几十年米的买入价与和所买米的数量的多少,分成五等,都在主管部门存档备案。现在归发运司管。米价刚一确定下来,不用申报请示,当即就买入,如果实际米价是档案记录价的第一个价格责买入米的数量是档案记载的第五个数目,如果实际米价是档案的第五个价格则买入档案的第一个数目,如果米价是第二个价格则买入米数是档案记录的第四个数目,如果米价是第四个价格则买入米数十档案记录的第二各数目,再立即快马上报给发运司。这样,米价贱的地方,自然一次就能买够:其余的情况分时购买,不管怎样都很合适,不会在很贵的情况下买全部的米。发运司仍然汇集各郡买来的米数统计,如果买得过多,则削减贵而且远的地方;如果买的还不够,则从便宜而且近的地方再买进一些。从此再不会因时间错失米价;不管本地丰收、歉收,当天就知道价格。确实是有办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