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清初到清中叶主要诗派的理论主张。
答案:从清初到清中叶出现了许多诗派。清初有钱谦益为首的“江左三家”,以吴伟业为首的“娄东派”,但值得重视的诗学理论有王士稹的“神韵说”,清代中叶则有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袁枚的“性灵说”。
王士稹是清初继钱谦益之后的诗坛盟主。他论诗以“神韵为宗”。“神韵”本于唐司空图的“自然”、“冲淡”之说,而又发挥了宋严羽的“妙悟”、“兴趣”之说,而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最高境界。用较通俗的话解释“神韵”,是指“神彩韵味”而言,就是写诗要境界清远,意味含蓄,不露人工雕琢的痕迹;往往也把那些风致清新、明丽工稳、音节自然流利的小诗所表现出来诗情画意叫做“神韵”。王士稹反对学习盛唐激昂慷慨、豪荡雄壮、浪漫狂放的诗,认为那是自为“高华”、“壮丽”、“大帽子”。他所推崇的是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一派的作品。其理论的真正社会意义是不大的,对诗歌反映现实生活有很大束缚性。他本人的创作实践表明,“神韵说”的提出,标志着清初诗风从现实主义到形式主义的转变。
沈德潜是康熙到乾隆年间诗坛上影响较大的诗人。他论诗标榜“格调说”。他认为诗人“立言”要“怨而不怒”,“温柔敦厚”,而在方法上则要讲求比兴,要蕴蓄不露。这就是要求诗人不要揭露社会矛盾,这就脱离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格调说”是康、乾盛世的产物,是一种助长脱离现实主义的诗风的理论。
袁枚是一个思想比较解放的诗论家和诗人。他论诗主张“性灵说”,主张在创作中提倡写个人的“性情遭际”,写个人的灵感。根据这一标准,袁枚对各种形式的诗风进行了大胆的批判。他反对盲目的拟古,认为是应以“工”、“拙”为标准,不应以“古”“今”为标准;他批判“格调说”所宣扬的“温柔敦厚”的诗教是不可信的谬论;他讽刺“学问诗”是“填书塞典,满纸死气”的僵化物;他批判王士稹的“神韵说”,认为追求虚无缥缈的“神韵”必然脱离“真性情”,是“假诗”。袁枚的诗论,显然深受明末公安派的影响,但他的理论比公安派要具体、系统得多。
翁方纲论诗主张“肌理说”,他是嘉庆年间诗坛上的一位领袖人物。他宗法宋诗,是在考据学盛行下的一个诗派,他认为“为学必以考据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即肌理之理”。他认为把“义理”、“文理”、“肌理”三者统一起来,才能够写出好诗。这一诗派是当时的考据学派统治之下的产物,这派诗人所写的诗人,大都是一些学问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