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雨中明庆赏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牡丹·雨中明庆赏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苏轼
霏霏雨露作清妍,烁烁明灯照欲然。
明日春阴花未老,故应未忍著酥煎。
如诗题所显示的,这是一首抒发在春雨霏霏的日子里,诗人到明庆寺赏牡丹花陶醉留恋的小诗。
据查慎行的《咸淳临安志》记载,明庆寺,在木子巷北。唐大中二年,僧景初建为灵隐院,祥符五年改为今额。
诗的前两句写实,即对眼前的牡丹花艳丽芳姿状貌。“霏霏”:形容雨雪之密,盛貌;妍:美丽;烁:光芒闪耀;然:“燃”的本体字。这两句的意思是牡丹花在密密的雨露中开得清秀美丽,夜晚在明亮闪烁的灯光下,它红艳得象要燃烧一样。
诗人开篇即脱开寻常赏花中的“春日”、“月下”之环境,尤其一字未提及牡丹花,却引我们进入别有情趣的群花怒放、姿态万千的画面:霏霏细雨之季,莹莹夜露之时,诗人或群或寡,秉烛夜游,来到明庆寺赏花为乐,自感别有一番情趣。今夜寺园中百花盛开,牡丹花居于魁首,在霏霏细雨之中独展雄姿,香弥庭苑,傲然生辉,以灯照之,红艳欲燃。这里巧妙地用了韩愈《芍药》诗中“红灯烁烁绿盘龙”之意。看到此情此景,赏花者谁人不为之惊叹?谁人不为之振奋?必然觉得大开眼界、心旷神怡,心中洋溢着牡丹花带来的轻松欢愉之情了。
好花名花无人不喜、无人不爱,自古以来,生活中谁也离不开它,美好的生活环境往往被比作花园。特别象诗人一生处在社会变革时期,升沉于政治漩涡之中,就更能领略这大自然赋于生活的美与诗了。
接下去,笔锋一转,运实入虚,别有心裁地用典故抒 *** 怀。典故用得恰当,自然、情浓意深。
“花未老”应崔涂诗“雨暗江花老”;“酥煎”据《洛阳贵尚录》记;孟蜀时,兵部贰卿李昊,每牡丹花开,分遗亲友,以金凤笺成歌诗以致之。又以兴平酥同赠,花谢时煎食之。古人煎花而食从屈原诗中“朝饮蔷薇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也可见早有所本。这两句意思是:明天,在春阳下,花儿依然盛开不败,所以不应忍心用酥煎而食之。
当诗人陶醉于牡丹娇姿之时,又自然联想到红花易老。诗人多么想让姹紫嫣红久驻人间,能尽情闻其香、睹其艳、赏其美啊,他不愿设想明天的骄阳将会夺去花的芳姿,也不愿象古人那样,忍心将它煎而食之。后两句将诗人珍爱牡丹之情溢言于表了。
此诗前两句实写牡丹,用“霏霏雨露”环境衬托出牡丹的妍美,又用“欲然”作比,将牡丹花居群之魁首具体化。于是近视牡丹为“清妍”之貌,远赏牡丹为“欲然”之态。后两句诗人展开丰富的联想,用“花未老”表愿永睹牡丹之芳姿,以“未忍酥煎”表深喜牡丹之厚意。故虚实并用,远近结合的写法,将雨夜赏牡丹的诗情画意跃然纸上,显示了诗人熟练驾驭语言和大刀阔斧剪材的能力。短短的几句诗,蕴含的意味和境界都是遥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