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下三路
我骄傲,我是中年油腻男。
自从一个月前作家冯唐提出中年油腻男的概念以来,社会对于中年男人的吊打和拷问似乎达到了一个高峰。出于好奇和心虚,我于是将中年油腻男的定义找出来对照了一下。
冯唐在他那篇专题文章里,洋洋洒洒地对中年油腻男给出了十条定义。虽然说法有些含糊,不符合医学上判断某一病症通常采用的符合其中XX条便可判定成立的范式,说明这位医学博士的改行着实是明智之举。但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意思还是清楚的。冯唐的定义虽有十条之多,但就像他强调的那样,中年油腻男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胖。基于这一原因,中年油腻男的称谓对于体重指数BMI高达29、年过半百的我,那是确定无疑的。
自从通过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人类社会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人口规模便有了快速的发展。伴随着出行的机械化和电视、网络对于人们的掌控,世人的体重也日益增加。于是乎,与体重相关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纵观人类历史,审美标准一直都是与普罗大众的生活方式相逆。就像以往农民饱受风吹雨淋时社会以白为美,而如今工厂、写字楼里的劳动者难以晒到太阳则变为以棕色为美。现今生活优越者往往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更瘦削的体型,巴掌脸型的明星通过宽银幕和宽荧屏的横向放大显得更加顺眼这些因素,导致大量粉丝和从众将体瘦奉为她们的审美标准甚至是人生追求。造就了大量的厌食者和营养不良症,甚至出现了因过度节食造成的死亡,使得著名的国际服装展的组织方不得不拒绝体型过瘦的模特,以扭转这种变态情式的进一步发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八面玲珑的冯唐抛出攻讦胖子特别是中年男胖子的文章就很好理解了。
虽然进入中年之后的体力和精力明显不如从前,但面对冯唐们的责难和揶揄,从中年油腻男“猥琐”的躯体内不由地升腾起的那股豪气却实在而硬气———我骄傲,我是中年油腻男。
中年油腻男的骄傲,并非来自蛮横的自恋,而是根植于理性之上的强大自信。
我们自信。因为中国的经典《大学.礼记篇》早已将体胖者归纳为富于道德之人——“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我们自信。因为我们是快乐的人。心理学和现代医学揭示,消化吸收功能强大者,往往拥有更好的睡眠和更快乐的心态。
我们自信。因为就生物学效能和自然资源利用率而言,我们是优秀的人。而那些漏斗型群体不但枉费了大量的食物,而且往往在猜忌、多疑、自卑、神经质和焦虑中挣扎。至于那些消化吸收正常,只为追求修型身材拼命锻炼的家伙,对于食物匮乏者而言,即不道德,更显肤浅。
我们自信。因为我们更可能是健康的人。这种健康不但在于性情的宽厚和包容,也在于心理的健康和自我接纳,更在于大数据提供的有力证明——体重略高于标准体重的胖子是最长寿的群体。
我么自信。尽管冯唐们不吝鄙夷、污名之能事,心理学统计数据却肯定我们是最容易被社会接纳的一群人。
我们自信。在于包括我们胖子在内的广大中年人,是支撑这个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中坚。
我们自信。在于中国的历史证明,胖子是现实社会的强者。登上新中国政治舞台巅峰者无一例外都是胖子。
我们自信。还在于胖子的形象更能代表幸福、快乐的未来。未来佛弥勒的身型无疑是明确的隐喻。
我们自信。更在于胖子们往往冲破了身材认同等物化视野的局限,全身心的体悟幸福、快乐的人生经验,更早的站到了智慧的高点。孔子“智者乐”的名言就是最好的注脚。
冯唐关于中年油腻男的定义中,有一条是“人众面前谈性”。这句话出于这位以写“黄书”闻名的作家之口,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以民族性而论,游牧民族的性观念往往比较开放。冯唐能够在实验室半烧杯医学酒精下肚后,立马下身肿胀,坚挺至今。并以己推人式的断定其他同龄人的喜好,或许是他一半的蒙古血统在作祟。难怪,与他颇有渊源的媒体人柴静撰文介绍他时,将他称作“杂种”。显然,柴静的用意绝不止血缘,更在于理念。这位妇科男博士在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中大秀议论下三路话题功力的表现,不知是否属于他语境中“当众‘的概念。
冯唐描述中年油腻男的特点时还包括“戴手串、不(愿意)购物、手捧保温杯、谈论人生和朗诵诗歌”。这些特征显然符合中年群体。但将它们归为失于“时尚”或可成立,把它们视为陋习,则完全是时下年轻人的视角和“逻辑”。
毋须讳言,长期施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和独生子女青少年强大消费能力之下商业力量的合流,塑造了中国当下逢迎年轻人的强烈社会思潮。以冯唐为笔名的张海鹏,显然取西汉名臣冯唐“老年难以得志”之意。其功名心之急迫可见一斑。而麦肯锡等公司“师爷”角色的历练,早已将他算计利益得失的技巧训演得出神入化。这样来理解作家冯唐和冯唐们的言行,一切疑问就会迎刃而解了。儿童肥胖叫做“萌”,青年胖子那叫“婴儿肥”,而中年肥胖则只配叫做“油腻”和“猥琐”。这些新锐文人的嘴脸和身材即使锻炼保养的如何清秀标致,也无法掩盖他们眼神透漏出的媚俗、下作和贪婪。
一个时代造就一个时代的人,经历过革命年代和改革开放的中年人与当下年轻人的一个显著差别或许是它们仍残留着一种复杂的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我们不但朗诵诗,我们还时常作诗呢。我们不购物,戴手串,是我们已经超越了物质的低级需求,致力于滋养更为可贵的灵魂。这些,在当十分流行的微信中反映的非常充分。与中、老年人不同,年轻人在朋友圈晒出来的绝大多数都是他们享用的美食。或许他们身材着实挺拔、俊朗,但于精神世界而言,他们却往往是虚弱的“胖子”。
本来身体这张皮囊,来自父母,借用一趟。高矮、胖瘦都属正常。如何对待使用,只要不妨碍他人,都是我们自己的事儿。只要不是公众人物,频频在屏幕上现眼,都不该成为他人的关注对象和议论话题。更何况,在现代文明社会,议论贬低他人身体,均属于歧视。可就是有冯唐这样的欠货,闲的无聊,偏偏要拿我们“中年油腻男”说事儿。爷们自然要用这一身油腻,姑且恶心他们一番。